政府会计制度下的基建账并入行政(事业)账分析
作者:dqwlunwen
分类:经济管理
时间:2021-01-23
关键词:
职称论文发表,职称论文,
职称评审,经济管理论文发表
本站在期刊投稿行业10余年,200000稿件作者放心的选择,1000多家省级、国家级、核心杂志社长期合作。省级、国家级、核心杂志社长期合作。24小时服务电话:400-811-9516
摘要:为了适应新时期体制改革,提高财政透明度与公信力,构建服务型政府,加强廉政建设,自2019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政府会计制度》,原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不再执行。会计制度的统一,大大提高了政府各部门、各单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为单位、部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和逐级汇总编制部门决算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本文重点阐述《政府会计制度》下的基建账与行政(事业)账关系以及基建账并入行政(事业)账优缺点,对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基建账并入行政(事业)账前的数据准备及其策略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政府会计制度;基建账;并入行政(事业)账;优缺点;策略1政府会计制度下的基建账与行政(事业)账关系
1对于基建核算账套和行政(事业)账套两者之间的关系,原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2019年起执行的政府会计制度要求有所差异。
按照2013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要求,涉及基建工程的必须单独设置基建账,单独核算和管理,单独编制满足基建工程决算的报表,定期将基建账并入单位行政(事业)账。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单位按制度规定于每年年末将基建账套相关数据并入了单位行政(事业)账,而有的单位并没有按制度规定并入,造成数据统计不及时、不完整。《政府会计制度》要求,从2019年1月1日起,基建账不再单独设置账套,而是直接并入单位行政(事业)账统一核算和管理。
2政府会计制度下的基建账并入行政(事业)账优缺点分析
2.1优点
首先,与国际惯例接轨,与企业会计准则接轨,符合改革潮流,所有业务均在一套账中核算,数据完整,无重复交易,报表编制速度大大加快。其次,对于使用零余额账户资金(财政拨款)安排的基建项目,账务处理非常便捷,直接在一套账中处理即可,不需要像旧制度下,在行政(事业)账通过零余额账户支付基建工程款后,所有单据还要全部复印一份,行政(事业)账复印件借记“行政(事业)支出”科目,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同时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原件由基建账再进行一次账务处理,收到工程款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基建拨款”,支付工程款时借记“建筑安装工程投资”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2.2不足
首先,对于有大量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部门以及建设项目较多的单位,核算的清晰程度显然不如基建单独建账核算和管理,基建项目毕竟是要按单体建筑进行项目核算的,将来办理固定资产入账也要按单体建筑来入账。其次,与日常的行政(事业)账项目核算有相当大的差异,并账后对于基建业务而言,财务会计需要按建设项目单体建筑设置项目账(如,实验实训大楼),而预算会计需要按资金性质设置项目账(如,重大平台建设专项经费),这一差异非常明显,需要信息系统支持才可行。再次,行政(事业)账中的非基建项目也会形成在建工程,如购入需要安装的设备、维修改造项目等,这些项目在填报基本建设投资报表时又不能填列,科目上还需要单独设置(“在建工程——基建项目”和“在建工程——非基建项目”明细科目),以方便报表的编制。
3政府会计制度下基建账并入行政(事业)账前的数据准备
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基建账直接并入行政(事业)账核算,为确保原制度下基建账套数据完整、准确地并入账套,在并账前,至少需要准备以下数据:年末基建账套科目余额表、基建账套项目科目余额表以及行政(事业)账历年银行借款从事业账套调往基建账的记账凭证、行政(事业)账历年单位从预算中安排的基建支出调往基建账的凭证、行政(事业)账历年单位从零余额账户中支付的基建工程凭证、基建工程完工交付使用历年行政(事业)账固定资产暂估入账记账凭证等。4政府会计制度下的基建账并入行政(事业)账策略
在开展基建账合并到“大账”工作时,其包含的内容主要有会计科目与财务报表等。根据资金占用情况以及资金来源,可以把基建会计科目合理的融入到单位会计科目里,从而实现新制度下单位基建账并入“行政(事业)账”。
4.1设定并入会计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