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现代化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参与式生成
作者:dqwlunwen
分类:教育论文
时间:2020-11-17
关键词:学术期刊,
学术论文,著作出版,教育论文发表
本站在期刊投稿行业10余年,200000稿件作者放心的选择,1000多家省级、国家级、核心杂志社长期合作。省级、国家级、核心杂志社长期合作。24小时服务电话:400-811-9516
摘要:在治理现代化视域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呈现了新的意蕴,即从管理走向治理、从主体性走向主体间性、从单一走向去中心化传播。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参与式生成要遵循平等性、参与性和意识形态性等原则,以体验式教育消解话语霸权,牢固意识形态话语主阵地,坚守网络空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舆论”,为形塑社会治理新格局、助力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实现提供话语力量。
关键词:治理现代化;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 ; 参与式生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治理是一门科学。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 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1]。 当下,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如何预防和控制新冠肺炎疫情,成为人民群众最关心的话题。 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疫情下五花八门的谣言(特别是网络谣言)造成了社会的不安和恐慌情绪,要将理性赋予大众,引导社会舆论正向传播,让权威观点和专业建议把正“信息战”的航向,需要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参与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思想教育论文范例: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构建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参与式生成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参与式治理的实践表达,是参与社会治理中独特的话语表达方式。 直面社会治理中的诸多社会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设需聚焦治理现代化视域,立足中国实境,激发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社会建构的巨大潜能。 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参与式生成转化为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中公民的社会治理行动,对于形塑社会治理新格局,以“中国之智”丰富“中国之治”的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治理现代化视域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现实观照
福柯话语理论认为,话语不仅与意识形态密不可分,与社会治理同样形影相连。 话语生成权力,权力决定话语,话语即权力。 福柯的话语研究为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研究话语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社会治理的理论表达,在治理现代化视域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呈现了新的意蕴,即从管理走向治理、从主体性走向主体间性、从单一走向去中心化传播。
(一)从管理走向治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映射了社会政治权力的结构特征
伯恩斯坦认为,话语是一种超出简单句意结合的、使用中有文化规则的语言,能彰显言说者的话语形式与所在社会阶层之间关系的一种语言。 因此,他认为语言也是一种社会事实[2]。 话语是经历了一定时间的社会活动而逐渐累积生成的,它大多是经由特定社会政治权力结构条件下的社会主体的组创而呈现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权力结构特征。 中国传统社会政治权力呈现金字塔型结构,政治权力中心生产出社会的“元话语”,控制着意识形态话语的生产与秩序。 在这样的权威框架下,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主客体地位是极度不平等的,受教育者话语权有限或者没有话语权,无法参与到社会治理的过程中。
可以说,传统权威的话语结构解构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参与式生成的土壤。 特定的社会政治权力关系决定了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和特点。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分化现象开始出现,贫富差距扩大,新的社会矛盾产生,由此催生了表达各种不同利益诉求的话语形态。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参与式生成的迫切需要一定程度上也是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的客观反映。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历了由国家统治到国家管理再到国家治理现代化三个阶段,实现了从国家管理到国家治理的跨越式飞跃。 国家治理是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国家主导力量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发挥社会各方参与的积极性,最终实现良性高效的治理。 相应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不能继续固化原有线性的权力结构,不能让预设和控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典型特征,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迫切需要从管理走向治理。 除政治角色和载体角色以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还需承担起社会治理角色,不断拓展内涵,增强话语的解释力和延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