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导向审计在农商银行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dqwlunwen
分类:农业论文
时间:2021-01-19
关键词:
职称论文发表,著作出版,
参编教材,农业论文发表
本站在期刊投稿行业10余年,200000稿件作者放心的选择,1000多家省级、国家级、核心杂志社长期合作。省级、国家级、核心杂志社长期合作。24小时服务电话:400-811-9516
摘要: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伴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各大银行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愈发激烈。作为我国金融体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农商银行在竞争当中面临的风险形式和种类更加复杂,因此提升风险管控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可以说是取得竞争优势的一个关键性的素,相对而言,传统的风险审计模式已经不适用于新时代的需要。本文主要从风险导向型审计的概念和主要的实施过程,以及对农商银行的重大意义几方面入手,重点说明农商银行在风险导向型审计当中应用的具体步骤,而后从多方面去阐述分析风险导向型审计在农商银行中进行应用的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然后根据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风险导向;风险导向审计;农商银行;应用研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程度不断加深,我国同世界上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更加频繁,大额资金交易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相关的农商银行改变传统的审计模式,更好地适应世界经济大潮。面对着日益复杂的生存环境,农商银行为了生存,需要作出“重心前移”的经济举措,而风险导向型的审计模式,可以更好地改善银行的经营环境,这一模式已经在部分发达国家的银行当中进行的广泛的实践,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果。银行自从诞生之日起至今一直是以个高风险的行业,特别是在农商银行的内部实行现代化的风险导向审计,不仅有利于提高银行的工作效率和结果,更有利于强化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
农业论文投稿刊物:吉林农业大学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79年,是吉林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学类学术期刊,办刊宗旨是反映农业及相关领域最新科研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推进科技进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风险导向审计的概念
现代化的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全新的审计方法,该审计方法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在欧美发达国家首先兴起,起初是作为开展内部审计业务的一种全新途径。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运动的进一步深入,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全新的理论引入我国,进入审计行业的视野当中,开始并未受到广泛的应用,近十年,风险导向型审计逐步从理论转向实践工作,作为一种审计理念,风险导向审计主要是通过全面的风险评估工作,并且以此为基础,进而对各种可能对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整理,并且根据风险的等级进行排序,最终制定出审计工作的重点所在。这种审计的理念首先就是要对整个组织进行深入详细地了解,确定风险较大的领域,将审计工作的重点放在该领域内。在根本上保证了审计投入的高回报。
农商银行实行风险导向审计工作的意义
对于银行,特别是农商银行来说,引入风险导向审计工作是有着重要现实意义的。银行工作的特点是网点多、业务量大、业务类型多、交易频繁等特点,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审计资源与审计对象的矛盾,大量的审计对象使得有限的审计资源不可能面面俱到,而且不同对象之间的审计方法也不尽相同。对于如此庞大复杂的环境,数量有限的审计人员也不可能去进行大规模的审查工作;而进行频繁地内部审查又会对审查对象的正常工作造成一定的干扰,影响工作效率。综上所述,引入一项科学的风险导向审计工作是很有必要的,将有限的审计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进一步优化审计工作,提高审计工作的准确性,提升银行的工作效率,在此种情形之下,风险导向型审计工作就成为银行来开展内部审计业务的一个必然选择。
风险导向型工作在农商银行中应用的可行性
银行业不同于普通的企业,它的特殊性就在于是一个以经营货币和各种资金的特殊行业,从行业性质上就决定了银行始终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银行的高风险性也为风险导向审计工作的应用提供了必要性,经过多年的发展,各家农商银行也基本上奠定了应用一定程度的风险导向型审计工作的基础。
3.1国外银行已经有了风险导向型审计工作的成功经验
早在1976年,著名的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就已经成功地实施了审计领域的研究项目。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该事务所就已经意识到了发展一项新型审计工作的必要性,在1997年,毕马威的研究小组提出了一项科学有效的审计方法来帮助企业进行风险的分析评估,即以“战略分析、经营条件分析、风险评估、业绩计算、持续提高”为代表的五大原则,并且在捷克的国家银行进行了应用,最终取得了不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