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应用
作者:dqwlunwen
分类:医学论文
时间:2022-01-04
关键词:
职称论文发表,职称论文,
职称评审,医学论文发表
目的探讨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DCA)循环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20名参加妇产科临床实践的本科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自然班将学生划分为PDCA组及对照组,每组60名。PDCA组及对照组分别采用PDCA循环法及传统教学法开展临床医学生的妇产科学临床带教实习。比较两组的临床实践能力评分及教学满意度评分。结果PDCA组的门诊病历书写能力、住院病历书写能力、医患沟通能力评分及临床实践能力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妇产科查体技能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PDCA组对课程内容设置、授课教师的满意度评分及满意度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PDCA循环应用于妇产科临床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的病历书写能力、医患沟通能力、教学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实践。
关键词:PDCA循环;妇产科学;临床教学;医学生
妇产科学是临床医学四大主要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女性生殖器官疾病的发病原因、诊断、防治方法;妊娠和分娩的生理、病理变化,难产与高危妊娠的预防;妇女保健及计划生育等,在保证女性生殖健康与各种妇科疾病的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妇产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涉及妇科学、产科学、妇女保健、计划生育学等分支,专业性极强,对临床技能要求较高[2]。妇产科学的临床教学在医学生技能的培养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妇产科临床带教老师都不是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而是妇产科的临床医生。这些临床医生个人的教学能力和受训背景不统一,在转变成教师的角色后,教学质量参差不齐,难以保证医学生均质化、高质量的临床带教。因此,如何不断完善妇产科临床教学设计及质量管理、提高医学生妇产科学实习参与积极性、改进医学生妇产科学临床技能、有效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是每一个医学教育工作者都要面对的课题。“PDCA(Plan-Do-Check-Act)循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的,由戴明采纳、宣传并获得普及,所以又称戴明环,是全面质量管理的管理学手段[3]。在一个PDCA循环中,管理工作被分为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四个步骤,利用PDCA工作模式来实现质量管理的不断创新。PDCA循环将管理学的各个步骤实现标准化和科学化,并通过这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不断重复的闭环式管理,实现对管理质量水平的螺旋化提升[4-5]。半个多世纪以来,PDCA循环作为一种有效的持续质量改进手段,在管理学的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6]。这一理念同样也适用于改进医学教学设计、提高医学教学质量[7]。在医学教育领域,已有多项应用PDCA循环的研究见诸报道,如应用于改进医务人员手卫生达标率[8]、提高患者预防性注射质子泵抑制剂依从性[9]、应用PDCA循环方法提高口腔专业医学生临床技能的研究[10]等。本研究将探索PDCA循环在提高妇产科实践教学质量方面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择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9月至2020年12月参加妇产科临床实践的120名五年制本科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自然班将学生划分为PDCA组(1、2班,60名)及对照组(3、4班,60名)。PDCA组教学涵盖PDCA循环的四个连续步骤(图1)。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大班理论教学+小班实践课教学方式。PDCA组平均年龄(21.86±0.38)岁;男女比例为34∶26。对照组平均年龄(21.69±0.42)岁;男女比例为35∶25。两组医学生的年龄、性别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在学期开课之前,确定PDCA模式教学的主题为“改进现有本科生妇产科临床教学、提高学生妇产科实习效果”;对于承担PDCA组授课任务的老师进行培训,使其了解PDCA的概念、流程;设定教学各环节目标及质量标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就发现的问题及时收集、汇总、分析、讨论后形成解决方案并加以记录;在学期结束时比较两组医学生的门诊病历及入院病历书写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妇产科查体操作技能,学生对教学内容设置、授课教师的满意度等评价指标;并将学期过程中学生反馈及教师总结的改进措施不断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使妇产科临床教学效果得到持续改进。以门诊见习为例,PDCA组同学的四个环节分别如下。①计划阶段:实习教学目标为通过门诊临床实习,让医学生掌握1~2种常见病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了解妇产科查体(妇科双合诊和产科四步触诊法)的基本操作,并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对1~2名患者进行查体操作;掌握病史询问、门诊病历书写的基本标准和流程。②执行阶段:每批实习生来门诊实习均进行入科教育,要求正确着装、仪表得体。入科教育由教学秘书负责完成,主要介绍妇产科门诊基本情况,门诊常见病及多发病,并介绍带教老师(均为临床经验丰富的副高级职称以上的医师),要求实习医学生参与当天临床医生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最后选择一个相对配合且依从性较好的患者进行问诊,并让学生书写门诊病历,由带教老师进行修改。选择一个有阳性体征且依从性好的患者,带教老师查体后由实习医学生进行查体,要求查体过程中与患者进行有必要的交流、安抚,并充分尊重及保护患者的隐私。将医学人文实践贯穿到医学生实习过程中,以便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以及医学生的实习积极性。③检查阶段:带教老师对实习医学生书写的门诊病历进行修改及点评,并在医学生查体后对其操作进行点评及纠正,提出改进措施。医学生在结束门诊实习前完成自我评价及教学满意度评价表,带教老师完成对学生的评价,双方考核纳入评先评优中。所有医学生完成妇产科门诊见习后,进行理论知识考核。④处理阶段:通过分析医学生门诊实习中查体、病史询问、书写病历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改进学生自我评价相对欠缺的问题,并在门诊实习中开展“教师-学生一一对应”的手把手式教学和个性化指导,以便使学生对疾病的诊治和患者的接诊过程有最深刻的记忆和直观的感受,这对于他们今后走向临床,建立临床思维模式有着重要意义。对学生评价的满意度特别高的带教老师给予一定奖励;连续三次被学生给予差评者,取消半年带教资格。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