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
作者:dqwlunwen
分类:医学论文
时间:2022-03-17
关键词:
职称论文发表,职称论文,
职称评审,医学论文发表
目的分析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护理过程中,手术室护理中常规护理方式和全程化护理方式的效果差异。方法将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的102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1例。手术室常规护理方式组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予以手术室常规护理方式,全程化护理方式组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采取的是手术室全程化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手术室护理满意率;下肢骨折手术实施时间、住院时间;护理前后心理功能状态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结果全程化护理方式组手术室护理满意率、心理功能状态、生活质量评分、下肢骨折手术实施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手术室常规护理方式组,P<0.05。结论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护理过程中,手术室护理中常规护理方式和全程化护理方式的效果存在差异,其中,全程化护理方式的应用可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改善患者心理情况和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和提高满意度。
【关键词】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常规护理方式;全程化护理方式;效果差异
目前,随着我国老龄化不断发展,老年疾病发生率不断增加,其中老年人骨质疏松,容易出现骨折,而下肢骨折非常常见[1]。下肢骨折的发生和摔倒、车祸等相关,目前对于老年下肢骨折的患者一般采取手术治疗,需要采取有效的手术室护理方式,以减轻对患者的生理应激和心理损害,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确保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基于此,本文分析了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常规护理方式和全程化护理方式的效果差异,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的102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组,每组51例。其中,全程化护理方式组男28例,女23例,年龄61~78岁,平均年龄(68.24±2.00)岁。摔倒导致下肢骨折的患者32例,车祸导致下肢骨折的患者14例,其他原因导致下肢骨折5例。手术室常规护理方式组男29例,女22例,年龄61~78岁,平均年龄(68.67±2.67)岁。摔倒导致下肢骨折的患者31例,车祸导致下肢骨折的患者15例,其他原因导致下肢骨折5例。两组资料比较P>0.05。所有患者经X线检查符合下肢骨折标准,年龄60岁以上,除外精神疾病、智力异常患者。
1.2方法
手术室常规护理方式组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予以手术室常规护理方式,全程化护理方式组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采取的是手术室全程化护理方式。①术前护理。术前多数患者存在恐惧、担忧的心理,需要在术前进行访视,和患者交谈,取得患者的信任,对患者介绍手术方法和麻醉方法,列举成功案例,减轻患者的紧张感,使其更好配合手术治疗。②术中护理。为患者创造舒适的手术环境,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协助患者选择舒适的体位,必要时给予软垫垫在骨突出部位减轻局部受压,降低压疮风险。术中对患者生命体征密切监测,并合理控制输液速度。③术后护理。术后妥善固定各种管道,维持输液通路通畅。将患者送至病房后,做好手术情况、麻醉方式和术中用药的交接工作,鼓励患者进行术后早期康复锻炼,结合患者情况给予丰富蛋白质饮食,以改善营养状况[3]。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室护理满意率;下肢骨折手术实施时间、住院时间;护理前后心理功能状态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1.0软件统计下肢骨折患者的数据,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手术室护理满意率
全程化护理方式组的手术室护理满意率更高,P<0.05。全程化护理方式组的手术室护理满意率是98.04%(50/51),而手术室常规护理方式组的手术室护理满意率78.43%(40/51)。
2.2心理功能状态以及生活质量评分
护理前两组心理功能状态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P>0.05;护理后全程化护理方式组的心理功能状态以及生活质量评分优于手术室常规护理方式组,P<0.05。见表1。
2.3下肢骨折手术实施时间、住院时间
全程化护理方式组下肢骨折手术实施时间、住院时间优于手术室常规护理方式组,P<0.05。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