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制造企业存货管理问题
作者:dqwlunwen
分类:政法论文
时间:2022-06-30
关键词:
职称论文发表,期刊论文,
职称论文,政法论文发表
存货是企业的一项重要流动资产,尤其是对于生产流程较长的钢铁制造企业来说,存货管理水平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发展、经济效益和现金流量。如何既能提高存货管理水平,保证生产运行效率,又不占用大量资金,提高资金运作效率,还要保持存货资产价值,是钢铁制造企业生存发展尤为重视的问题。本文首先阐述存货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通过对现阶段钢铁制造业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企业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钢铁企业;存货管理;运营效率;资金占用;对策
引言
现阶段,国家经济转型升级,钢铁制造企业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环保力度越来越大,要求钢铁制造企业进行大力度节能减排降耗,并错峰限制产量、限制用电量、提高电价;市场环境复杂多变,钢材市场行情冷淡,竞争激烈,房地产市场调控,大基建减缓,钢材需求降低。面对复杂的发展环境,钢铁企业只有向管理要效益,特别是加强存货管理,降低资金占用,提高资产周转速度,才能创造更多的效益。
一、存货管理对钢铁企业的重要性
由于钢铁企业自身的行业特性,生产工序多,存货品种数量多、金额大,工序包括但不限于烧结、炼铁、炼钢、轧钢几道主要工序,还有动力、能源(风、水、电、气)等辅助环节。为了保证正常生产运行,每一道工序均需要不同的材料储备,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原料如铁矿粉,燃料如煤焦炭,灰石合金、辅料、耐材、备品备件等形成企业的存货,据统计,一般大中型钢铁企业的存货价值约有十亿元,甚至更多才能维持正常的运营。钢铁企业的主原料———铁矿石采购主要依赖国外进口,进口铁矿价格波动大,且采购周期不定。原料价格风险让钢铁企业采购成本难控,生产成本增加,利润空间缩小。同时,钢铁企业融资授信难,融资渠道窄,资金来源少,而存货占用大量资金,加重了企业资金紧张的局面。内外部因素叠加,使得钢铁企业管理者更加注重库存管理,由传统粗放转为精细化管理。因此,钢铁制造企业只有对存货进行科学高效管理,保持合理库存,才能服务于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只有提高存货的周转速度,优化库存结构,进而有效降低存货的资金占用率,才能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同时便于企业进行成本管理和风险管控,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钢铁制造企业存货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存货管理制度不完善
钢铁制造企业在存货管理方面的制度并不完善,库存管理模式滞后,缺乏科学合理的库存计划。有的企业对于存货的管理仍处在财务层面的期末实物盘点,只记录存货盘盈盘亏情况,事后对账实不符部分进行的调查分析只停留表面,没有深挖背后原因。制度只介绍了存货的类别划分、科目设置、财务核算方法、盘点等基本原则和方法,而关于企业合理库存设置、库存预警、存货减损、管理不善(保管不善,使存货发生损坏,或市场价格降低,存货产生贬值)考核方案等管理方面涉及较少。存货管理从采购、生产、仓储三方面分析,主要有以下问题:1.采购计划设置不合理。许多钢铁企业的采购计划基本依靠部门主管的主观判断,没有系统科学地对存货状况、市场需求进行分析,没有设置最佳订货批次、再订货点、订货周期等指标,采购计划的制定比较粗糙。随着钢铁行业淡旺季的变动,采购计划跟不上市场的供需变化节奏,关于存货的供应链业务流程设置不严谨,以销定产,以产定采,对采购节点和采购节奏把控不准,形成采购过多或不足的局面。采购过多则占用企业资金,采购不足则耽误生产,影响向客户交货。采购不相容岗位未分离或岗位设置不合理,导致购进货物质次价高和舞弊作假现象发生。2.生产计划不当。首先,有些生产单位为稳定生产,炼铁环节保证高炉炉料结构稳定,炼钢环节保证合金料充沛,提高钢坯质量,在上报计划时便会根据以往的生产经验和管理习惯预留余量,来制定弹性的生产计划,存货增加成为必然。而在内部生产环节间的流转上,各单位为了平衡产量、生产成本与绩效,对影响关键指标的数据进行调整,比如将产成品仍放在半成品库以减少产成品月底库存,层层预留调节空间,给企业的库存管理制造障碍。其次,存货管理的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责任考核不挂钩。才形成漏洞给生产单位、业务单位制造可乘之机。比如五万吨三级焦炭即可满足生产需求,而生产单位为使产量指标符合要求,提报六万吨二级焦炭计划,使用混合粉即可满足铁水质量要求,实际上报要求采购高品精粉,物料采购价格差异、采购量差异均不在其考虑范围。若后续生产出现质量问题,无法分辨是采购的原材料质量有问题影响,还是生产工艺影响,双方相互推诿无法追责,造成损失。再次,在整个过程中,没有对流程各个节点任务进行有效的监督考核,造成各关键流程节点之间无法相互监督、制约,因此风险无法防控。关联方只重视完成企业绩效考核要求的工作,与绩效关联不大的工作往往不够重视。即使出现问题也无人负责,因为没有设置相关奖惩。生产单位以产量、质量为主要考核指标,采购业务单位以采购成本为主要考核指标。两厢掣肘,均为企业的存货管理带来困难。3.忽略存货产生的仓储成本。缺乏存货预警机制,增加存货的储存成本、管理成本,导致冗余存货占用储存空间,需要的物资没有存货,不能满足生产要求,不能及时向客户交货,影响销售订单执行,给企业带来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