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我完成了一件木雕作品——《长亭送别》,作品尺寸并不大,加座架一起规格是36×29×14cm,但前后历时却有十八年。
我自小就喜欢画画和雕塑,无师自通,一度沉迷于在粉笔上雕刻各种人物。1986年高中毕业后,遵从自己的兴趣进入武汉市工艺雕刻厂拜师学艺,然后在该厂一直从事工艺木雕制作。1992年有一位姓曲的台湾商人投资创办武汉巨邺工艺品有限公司,生产经营大型根雕和木雕工艺品,运往台湾销售。于是我停薪留职跳槽进入到这个公司。
曲老板组织人从神龙架购买一些巨型树根,再从缅甸、泰国进口红木等珍贵木材,生产根雕木雕结合的大型工艺产品,运往台湾销售。他聘请了湖北美术学院的李正文教授等为设计师,为工艺厂设计艺术产品,并全程把控制作过程中产品的艺术风格。
1994年期间,李教授等设计了一座《西厢记》的浮雕扇形屏风,作品的题材内容取自古代名著《西厢记》中,莺莺和张生爱情的相关情节,图案则参考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陈洪绶的插图版本,用木雕形式进行的再创作。他们设计的这个扇形屏风很大,约3米高、5米宽左右,中间内容用白色椴木、外面架座用深红色酸枝木。
在具体雕刻前,有两种制作方案:设计师希望浮雕风格带有一定的现代装饰意味,而实际制作的很多木雕师傅只擅长用传统浮雕手法来表现,经过协商,产品最后就按传统表现方式进行。我当时也参与其中一部分内容的制作,遵照统一风格进行雕刻。但在私下里,我却很想尝试一下设计师们所提倡的那种表现方式。某天去材料车间时,发现一块椴木的边角余料,这块木料颜色并不均匀,白白木板的左上角却有一道道略深度纹理,使我联想到蓝天白云的纹理,于是心中盘算:若做成浮雕,取“长亭送别”那段情节,这种自然纹理不正好可平添一番离情别意的意境吗?
于是要求木工师傅把材料处理成规整的长方形,找来插画稿,就开始参考着雕刻起来。为了不占用正常工作时间,每天就利用午休时间制作。在制作过程中,我一边尽量地回味思考,如何雕刻成设计师们所设想的那种风格意蕴,并加入自己的审美理解。
绘画图稿和雕刻艺术各自有其不同的审美标准,从绘画图稿到浮雕制作之间其实是二次创作。在这个图稿中白描线条的疏密对比与韵味、省略留白产生的想象余地,在浮雕制作必须有结构的交代。如马脖部分,在图稿中寥寥几笔交代,而浮雕制作时,要雕刻出马脖上肌肉隐约走势和扭转方向,不能如图稿中做空白处理,那样就会出现平板无趣
上一篇:文学期刊1234 下一篇: 新形势下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化解社会矛盾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