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快 权威性强 合理价格 省时省力
是您评定职称的好帮手!
全国服务热线:400-789-0619

英汉语篇衔接在英语写作教学的作用

分类:核心论文 发表时间:2020-09-19 15:17

TAG标签:

关键词:期刊论文,职称论文,职称评审,核心论文发表


本站在期刊投稿行业10余年,200000稿件作者放心的选择,1000多家省级、国家级、核心杂志社长期合作。省级、国家级、核心杂志社长期合作。24小时服务电话:400-811-9516

写作能力是英语学习的高阶能力。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写作的基本要求的共性是语篇的通顺和连贯。但是,语料库显示英汉语篇在衔接方式上存在诸多差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英语注重时间性,而汉语注重空间性。因此,英语写作教学可以此为切入点,提高教学成效。


[关键词]英汉对比;语篇衔接;英语写作


  一、英语写作的基本要求


  在英语各项语言技能(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中,英语写作是表达性技能,是英语学习高级阶段的要求,是衡量英语知识的运用和思维表达能力的综合技能,同时也是费时费力、难见成效的一项技能。究其原因,英语写作不仅包括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还包括语言文化和思维方式。英语写作的提高,不仅对词汇、语法有一定的要求,更对思维方式有着很高的要求。下面,本文将从大学英语写作和专业英语写作的要求分析英语写作的特点。大学本科阶段乃至研究生阶段的英语写作考核,以命题作文和论文的形式居多。无论是英语专业还是非英语专业的写作,都对思想内容、语言组织、遣词造句及流畅性等方面有着明确的要求。教育部2017年公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将大学英语写作的目标要求分为基础目标、提高目标和发展目标。其中,基础目标要求学生能用英语描述、讨论、解释、说明等,语言结构基本完整,中心思想明确,用词较为恰当,语意连贯。提高目标要求学生能用英语表达个人观点、撰写英文摘要和英语小论文,语言表达内容完整,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句通顺。更高一级的发展目标要求学生能就广泛的社会、文化主题写出有一定思想深度的说明文和议论文或撰写简短报告或论文,具体要求为思想表达清楚,内容丰富,文章结构清晰,逻辑性较强。不难看出,对大学英语各级写作目标的要求中,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语意连贯和通顺等逻辑性方面都要相关具体的要求。而《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对英语专业的写作的主要要求也是条理清楚、语言通顺、表达得体。对比大学英语四、六级作文评分标准和英语专业四级、八级写作评分标准可以发现,通顺和连贯是对写作质量的普遍要求。因此,写作中的连贯和通顺无论在英语专业或非英语专业中,都是至关重要的,而英文中的连贯和通顺是指语篇中靠显性连接的一种语义逻辑关系。


  二、什么是语篇衔接


  “语篇”一词由ZelligHarris提出。随后,部分国外学者认为语篇是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也有部分学者认为语篇是大于句子的语言单位的延伸,是句子与句子的结合。国内学者对语篇也有大量的论述。其中,张德禄认为语篇是特定环境下产生的词语、句子或篇章。Holliday和Hasan认为衔接是形成语篇意义的非结构性关系,是一种语义概念。语言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是指语篇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而语篇的衔接是利用具体的连接词,而非语法结构来表达作者的意思。Holliday等认为有五种创造语篇衔接的手段,即指称、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具体来说,指称(reference)包括人称指称、指示指称(this,such,here)和比较指称(as,equal,similar);替代(substitution)包括名词性替代(ones)、动词性替代(do)和分句性替代(so,not);省略(ellipis)包括名词型省略、动词型省略和小句型省略;连接(conjunction)是指用连词、副词或词组连接的手段,表示时间、因果、条件等逻辑关系;词汇衔接(lexicalcohesion)词汇的语义重复、同义、反义、上下义等。例如:LittleBoyBlue,Comeblowyourhorn!Thesheep'sinthemeadow.Thecow'sinthecorn.Butwhereistheboywholooksafterthesheep?He'sunderahaycock.,fastasleepWillyouwakehim?No,notI!ForifIdo,he'ssuretocry该语篇通过使用“he”“him”回指“theboy”达到语篇照应,使用“No,notI!ForifIdo”实现语篇省略,使用“sheep”的重复出现达到重复连接的目的。大量语篇的衔接表明英语写作的谋篇经常借用各种形式手段连接词以注重显性接应,甚至通过分句或从句等句子形式到达结构完整,从而注重以形显义。英语语篇主要依靠这些衔接手段来实现语篇内部的连贯性,如果缺少这些衔接词,句子之间的通顺性以及逻辑关系就显得支离破碎。而汉语的特点呈现出块状性和离散性特点,从古汉语到现代汉语的造句中,很少用使用形式上的连接手段,甚至不用显性的连接方式,往往注重隐性连贯和逻辑事序,注重以神统形。如许渊冲先生对温庭筠的《商山早行》英译: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Thecockcrowsasthemoonsetsoverthethatchedinn;Footprintsareleftonthewoodbridgepavedwithfrost.可以看出,以上汉语诗句通过列举若干名词形成一幅画面,无须使用连接性词语即体现出汉语意念的风格,语言表现形式具有很强的块状性和离散性,而译文中使用连接性词语来造句,具有很强的显性连贯。英汉两种语言在语篇衔接或连接方式上存在如此大的差别,背后蕴含着英汉两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民族世界观的差异。


  三、英汉语篇衔接对比


  (一)英汉语篇衔接差异


  连淑能等认为,汉语是意合型语言,而英语是形合型语言。这具体表现为在语言结构谋篇中,汉语喜欢先做铺垫,然后画龙点睛,而英语常常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汉语显性逻辑关系松散,靠隐性逻辑关系统摄全文,而英语显性逻辑关系明显。因此,汉语表达顺序是先因后果,而英语表达多为先果后因。在上文提及的衔接手段上,汉语连接词用得少,英语连接词用得多;汉语流水句用得多,英语多用从句和复合句;汉语多用重复手段,英语多用替代手段。


  (二)语料实证调查


  为进一步验视该观点,本研究通过自建小型语料库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的语料来自中国日报网、每日邮报、每电讯报、芝麻搜索网站、沪江英语网等媒体。为保证语料类型的多样性,本研究选取语料的体裁涉及科普类、旅游词、演讲词、文学作品和法律文本等五类,自建翻译对应语料库,每一类体裁分别包括6篇英汉对照语篇,共60篇语篇,共42000多字。然后,对各类体裁的语料中英文使用衔接手段的频率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见表1。从上表可以看出,在各类体裁的文体中,英文使用衔接手段的比例都远远高于中文文体,尤其是书面文本的差别比较悬殊。


  (三)英汉语篇差异成因


  王文斌认为,英汉语篇在衔接手段使用的差异乃是英语的时间性特质和汉语的空间性特质这一隐匿在两种语言背后的本质差异。时间和空间是人类从客观世界的事物及其运动中分解和抽象出来的认知对象。无论英语还是汉语中时间和空间的概念都是两个管控思维的极其重要的概念。事物存在于时间中能够展现其运动变化状态,同时,事物也存在于空间,展现其大小、数量、厚薄等体积特征。其实,空间就是事物,而时间就是事物运动的过程。英语谋篇造句通过动词的形态变化来表示不同的时态,即表示不同时间中事物的行为、动作或状态以及与其他行为、动作或状态的时间关系,这在英语中是具有强制性的独特的语法范畴。英语谋篇造句注重事物的行为、动作或变化,即注重事物的时间性。王文斌认为,时间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连接性和延续性,具有一维的线性特点。英语的单一性和不可逆性的时间观倾向在语言结构中表现为形合结构,因此,英语句子普遍比汉语句子长。而汉语句子编码注重事物的空间性,空间性具有块状性和离散性的特点,具有三维特点,表现于语言结构时,常常是以形统意,出现大量的流水句,即短句较多。英汉语句式结构的表象差异实质上是两种语言的民族思维方式乃至世界观的本质差异。


  四、对英语写作的启示


  以上对英汉语篇在衔接上的差异及成因的分析,可以为提高英语写作教学提供相关启示。首先,英语写作的学习不仅要求语音、词汇、语义和语法等语言形式的学习,更要上升到思维方式的学习。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语言的差异实际上是思维的差异。洪堡特认为,思维影响并决定语言,特别是语言结构,而语言凝化思维,对思维有能动的反作用,即语言影响思维和思维方式,不同语言认识世界的方式不同。对英汉语思维的普遍认识,学界普遍认为形合与意合、整体与个体、直觉性与逻辑性、客体与主体等是英汉思维的主要差异,只有把握这些思维方式的差异才能有效地对两种语言的形式不断进行对比、总结。但是,思维方式的差异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表象的差异,并不是两种语言的本质差异。两种语言的本质差异是世界观的差异。语言是一种世界观,是一种精神创造活动,而时间和空间是哲学观,也是世界观。可见,英语的时间性特质和汉语的空间性特质是思维方式背后的管钥。因此,学生在进行英语写作学习时,还要上升到世界观的高度,从而真正把握语言结构的变化,敏锐地发现英汉语言在谋篇时语篇衔接手段使用的差异,熟练掌握语篇衔接技巧,有效避免汉语思维的负迁移对写作的影响,从而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Z].2017.


  [2]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姚小平.西方语言学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5]王文斌.论英语的时间性特质与汉语的空间性特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2).


  [6]王文斌.论英汉表象性差异背后的时空性———从Humboldt的“内蕴语言形式”观谈起[J].中国外语,2013(3).


  [7]王文斌,赵朝永.汉语流水句的空间性特质[J].外语研究,2016(4).


  [8]张德禄.论语篇连贯[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2).


  作者:赵艾


本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需删除请联系本站站长。

上一篇:文学期刊1234 下一篇: 自查预纠模式在骨科手术室的应用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199-331-37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