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引言
棉花是涉及了农业和纺织工业两大产业的产品,其价格变动不仅关系到一亿多棉农的切身利益,而且还影响着棉花生产加工产业、服装产业和民生消费等多个领域。近年来国内棉花价格的大起大落着实让棉农以及各大中小涉棉企业感到压力重重。根据2000年1月到2011年10月的数据显示(图1),我国棉花价格呈现出频繁剧烈的波动:2001年1月到12月棉花价格从12081元/吨跌至历史最低价(约7924元/吨),2002年开始回升,2004年2月左右达到顶峰(约17618元/吨),此后起起伏伏,动荡中不断调整,2009年又开始一路攀升,于2011年3月再创历史新高(约30732元/吨),然而此后棉价飙升的势头陡然逆转,转为急剧下跌,6月份跌破24467元/吨,仅仅三个月内跌幅达到20.4%。强烈的价格反差使得棉花生产失去价格的指引,缺乏明确的生产信号进而导致棉花及其下游产品在产业链上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给整个棉花产业造成了困惑和混乱。基于棉花价格的重要性,本文将对影响国内棉花价格波动的因素进行计量经济学研究和分析。
棉花价格暴涨暴跌一直以来受到不少学者的关注。王玉霞、高维全的《影响我国棉花价格波动的因素及对策分析》中根据2009年12月至2010年11月棉花的价格指数,分析了我国棉花价格波动的具体情况,指出影响我国棉花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有供给减少、需求增加和国际棉花价格的带动作用。鲁伟东(2011)《浅析棉花市场价格波动因素》从产量、生产要素、需求、竞争品和替代品、社会闲散资金入市炒作、宏观形势、纺织品贸易摩擦问题等多个方面分析了造成2010年度棉花价格不断上涨的因素。卢峰(2000)对世界上十大棉花贸易实体进出口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我国棉花国际贸易存在极为反常的“贱买贵卖”的特征。针对他的这一发现,谭砚文等人(2005)提出了质疑,他们使用1995年8月至2003年12月中国棉花进出口量与Cotlook A指数月度数据(共101个)为样本数据,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对国内市场棉花价格和国际市场棉花价格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国际棉花价格的涨落实际是依据国内棉花进口量的增减而变化的,纠正了人们通常认为的中国棉花国际贸易存在“贱买贵卖”的特征的观点和认识。王利荣、周曙东(2009)在《国内外棉花市场价格的动态关系分析—基于VECM模型》中运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分析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棉花价格与国际棉花价格之间的动态关系,指出了两者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其中国际棉价
上一篇:文学期刊1234 下一篇: 宁夏中卫海原县泉河水库工程地质探析